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胃疾病 > 胃下垂
编号:12814984
60例胃下垂的中医治疗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4年2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第2期
     摘要:目的:探讨胃下垂的中医辩证药方治疗。方法:选取60例胃下垂患者行中医治疗资料进行分析。结果:轻度8例,中度42例,重度10例,经中医治疗其中轻度:痊愈8例,痊愈率100%;中度:痊愈28例,显效11例,有效率93%;重度:痊愈3例,显效1例,有效率40%,病情越轻疗效越好。结论:胃下垂是脾不能主升清,胃的通降功能失常,中医治疗以胃气宜降、降则和的原则,通腑降浊、调理气机,胃浊得降,气机得畅,则脾胃功能正常,胃下垂自愈。

    关键词:胃下垂;中医治疗;辩证分析【中图分类号】R256.3【文献标识码】B【文章编号】1672-8602(2014)02-0172-01

    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,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,称为胃下垂。本病可参照中医的痞满、胃脘痛、胃缓等病症治疗。为本虚标实,其本为脾胃虚弱、中气下陷;其标为食滞、饮停、气滞和血瘀。选取临床60例胃下垂患者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分析如下。

    1临床资料

    1.1一般资料:本组收治的60例胃下垂患者,共中男24例,女36例,年龄19~73岁,平均46岁;病程3~10年,平均病程6.5年。轻度8例,中度42例,重度10例。

    1.2方法

    1.2.1脾胃虚弱证:多见于中老年体虚患者。胃脘每于食后痞满或胀满,甚则终日不减,嗳气反酸;或胃脘隐痛,形体消瘦,精神倦怠,疲乏无力,舌质淡,苔白或黄腻,脉细弱。健脾益胃,益气升提。方药香砂六君子汤,方中以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健脾益胃,补气调中;陈皮、半夏和胃降逆;木香、砂仁理气升提,诸药共奏补气和胃之功。食欲不佳,加神曲、炒谷麦芽、内金;舌苔厚腻,加建曲、莪术、三棱、苍术。

    1.2.2肝郁脾虚证:病程长,饮食减少,食后胃脘胀满,甚或胀及两肋,暖气反酸,情志不畅时加重,精神不振,面色萎黄或青晦,大便滞而不爽,舌质淡晦或暗红,苔白腻或黄,脉细弦。疏肝健脾,解郁和胃[1]。方药逍遥散加减,方中柴胡疏肝解郁;白芍、当归活血柔肝;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健运脾土,振奋中焦气血生化之源;生姜和胃降逆止呕;薄荷既可助柴胡疏肝,又能振奋脾胃阳气,诸药合用,有疏肝解郁,健脾和胃之功。兼便秘者,可加枳壳、槟榔、酒大黄以行气导滞;兼腹胀痛者,加白芍、川楝子以行气止痛;气滞而排便不畅者,加大腹皮、厚朴以行气通便。

    1.2.3中气下陷证:脘腹胀满隐痛,食后或劳力过度则加重,午后为甚,腹胀矢气难出,胃体明显下移,甚可垂入盆腔,肢困乏力,倦怠嗜卧,饮食无味,面黄肌瘦,舌质淡胖,苔白腻,脉虚大或细弱。补中益气,升阳固托。方药补中益气汤。方中用党参、黄芪,甘草益气补中,白术健脾和胃,当归补血养血,陈皮理气和胃,升麻、柴胡升举清阳,诸药共奏益气升阳固托之功。脘腹胀满加广木香、佛手、香橼皮以理气消胀;大便溏薄加山药、扁豆、莲子肉以健脾止泻;恶心呕吐加旋复花、枇杷叶以降逆止呕;有寒象者加制附子(先煎)、肉桂(后下)以温补脾肾。

    1.2.4脾胃阴虚证:胃脘痞满,知饥不欲食,干呕呃逆,纳呆消瘦,食后上症加重,劳则气短,口燥咽干,大便量少而燥,舌质红而瘦小,苔光而少津或花剥,脉细数。滋养脾阴,和胃生津。益胃汤加升麻、枳壳。方中沙参、麦冬、玉竹、生地滋阴养胃,佐人冰糖加强甘润生津养胃之功;升麻升提阴津,枳壳和胃理气,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,诸药共成滋养脾胃、升津润燥之功[2]。兼气滞者加佛手、香橼以理气消胀;兼气虚者加党参、黄芪以益气健脾;兼血瘀者加桃仁、红花以活血化瘀;兼肠燥便秘者加郁李仁、火麻仁以润肠通便。

    1.2.5痰饮阻胃证:胃内大量液体潴留,排空迟缓,胃内振水声,喛气痞满,饮食减少,胃脘部重坠感,大便黏滞不爽,或伴见眩晕心悸,泛吐痰涎,舌质淡胖,苔白滑,脉弦滑。化痰逐饮,调气和胃。方药二陈汤加枳壳、竹茹、砂仁、乌药。方中以半夏、竹茹、陈皮、砂仁燥湿化痰,理气降逆,茯苓健脾渗湿,乌药温中散湿,甘草健脾和胃,诸药合用共起化痰消痞、和胃理气之功[3]。脾虚甚者加党参、山药以益气健脾;血虚者加当归、熟地黄以补血养阴。

    1.2.6胃络瘀阻证:脘腹坠胀疼痛,固定不移,形体消瘦,面色晦暗,食后或入夜痛甚,呕血或黑便,舌质紫黯或有瘀斑,苔薄,脉涩。活血化瘀。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。药用五灵脂、生蒲黄、丹参、砂仁(后下)、檀香、莪术。体倦纳差者,加党参、白术、茯苓以益气健脾,受寒症状较重者,加炮姜、细辛、乌药、甘松以温中散寒。

    2结果

    轻度8例,中度42例,重度10例,经中医治疗其中轻度:痊愈8例,痊愈率100%;中度:痊愈28例,显效11例,有效率93%;重度:痊愈3例,显效1例,有效率40%,病情越轻疗效越好。

    3讨论

    胃下垂为本虚标实之证,以脾胃虚弱、运化无力为本,故均有脘腹胀满、久而不消、食后更甚的表现,因各人禀赋、生活条件,以及工作环境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兼症。兼有食滞者,嗳腐吞酸,甚或呕吐胆汁或隔顿食物,舌苔厚腻,脉滑;兼有饮停者,胃内振水声或水在肠间辘辘有声,呕吐清水痰涎,舌质淡胖有齿痕,苔白滑,脉弦滑或弦细;兼有气滞者,胀及胸胁,嗳气频频,食后尤甚,舌苔薄白,脉细弦;兼有血瘀者,坠胀疼痛,固定不移,形体消瘦,面色晦暗,舌质紫黯或有瘀斑,苔薄,脉涩。治疗上多是以益气升提为基本治疗大法,所用的方药也是以补中益气汤为主,根据临床不同兼夹症而加用相应的不同方药,或以补中益气的方法加用促胃动力的西药,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马玉富.胃下垂X线钡餐诊断标准的探讨[J].中国影像学杂志,2001, 9(6):462-463.

    [2]白玉珣,周志杰. 针药结合治疗胃下垂86例[J].陕西中医杂志.2001.22(11)11.680-681.

    [3]刘 敏,丁 蕾,丁 霞.重用枳实白术治疗胃下垂[J].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07,14(5):81., 百拇医药(宋日新 姜国红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胃疾病 > 胃下垂